查看原文
其他

暴力威胁杀女,他们扬言要“报复女拳”

迟野 橙雨伞 2021-03-01

图/《出租车司机》



最近,几张在网络上扬言要“报复女拳”的发言截图,掀起轩然大波。
 
有的扬言要“上门锤拳师”:
 

要“化身劲夫”,说“认出之后往死里打”:
 

有的发帖求支招如何“弄死拳师”,回帖中不乏更恶毒的献策:
 

这些发言在微博上被一轮又一轮地转发曝光之后,发言者之一威胁发声博主,“我们会对你进行虐杀”:
 
 
这些截图,赤裸裸地展现出部分男性仇视女性的想法和心理,每张发言拿出来都令人毛骨悚然。

而这,在如今的互联网上,远不是个例。
 

不仅仅是“口嗨” 

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类似的厌女言论,轻则用脏词辱骂骚扰女性用户,重则列出详细的虐杀报复计划,甚至扬言要线下实施。
 
联合国宽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,73%的妇女和女孩曾遭受或经历过某种形式的“针对妇女和女孩的网络暴力”或“网络暴力侵害妇女和女孩行为”。女性在网上受到虐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7倍,61%的网上骚扰者是男性。
 

成千上万针对女性的网络性骚扰和暴力威胁,给女性带来的是伤害与影响难以估量的心理问题。

印度女性曾在去年发起过一次网络请愿,呼吁结束互联网上针对女性的骚扰和虐待。

请愿者表示,女性内容生产者和所有女性都生活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,必须严厉制止这种行为。如果继续对此保持沉默和不作为,只会进一步加强强奸文化,在这样的文化中,虐待威胁已成为日常可见的事情。
 
 
很多时候,当部分男性在网络上肆意发泄自己的仇女情绪时,其行为被理解为“口嗨”,但是,我们却可以在线下看到由同样情绪引发的性别犯罪事实。
 
去年2月,一名年仅17岁的未成年人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间色情按摩店里,残忍刺死了一名24岁的女性,另外致2人受伤。
 

该少年随后被发现是“非自愿独身者”(incel)团体的一员。这类团体是一群由于没办法建立亲密关系/性关系而厌女仇女,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女性,由此针对女性实施性别暴力的顺性别直男。
 
2014年以来,自称“非自愿独身”的厌女直男们,已经犯下至少6起大型谋杀案,仅在北美就造成了至少五十人死亡。
 
而在上述事件发生后,2020年5月,加拿大第一次将来自“非自愿独身者”的厌女谋杀案判定为恐怖主义袭击。
 
在国内,针对女性的袭击事件也并不鲜见,2020年年底,就曾发生过一起泼硫酸案。
 
 
当时有不少网友认为这算是仇女恐怖袭击,也有人认为只是个人纠纷,和性别无关。
 
但是,“如果一个恶性新闻出来,只有女性感到恐惧、害怕,那这当然和性别有关。
 
 
并且,根据ASTI国际酸袭击受害者组织统计,泼酸袭击里80%的受害者都是女性,是一种针对女性的犯罪,施暴者往往希望通过毁灭女性外表来摧毁她的“吸引力”,报复其仇恨的女性群体。
 
此外,朝陌生女性泼墨、泼油漆的新闻也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。
 
 
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,在上面那些扬言要报复女拳的网络发言中,我们可以发现,有些发言者甚至只是中学生,极端的厌女仇女思想已经有了低龄化趋势,逐渐向年纪更小的男性蔓延开。
 

停滞不前的“男性气质”

 
严峻的现实让人不禁发问:为什么针对女性的恶意与仇恨,会如此极端并普遍地存在于当下社会?
 
原因可能是,虽然男人同女人一样是被社会塑造出来的,但不同的是,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,女性已经在逐渐联合起来思考如何打破父权社会加之自身的压迫,丰富和扩大对“女性身份”的想象与意涵。

在这场运动中,女性在否定传统,开创未来。
 
而与此同时,许多男性仍然被传统观念所束缚,期待着成为父权想象中的“男人”:有阳刚之气、有性资源、占据支配地位……

“男性气质”在漫长的几千年中维持固化,停滞不前的部分男性与大步向前的女性之间,产生了极大落差。
 
图/《搏击俱乐部》

密大教授王政在复旦的一次讲座中说到:中国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什么?是女人的现代化。正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只是女人的现代化,所以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半身不遂。
 
在这“半身不遂”的环境中,对男性老旧、刻板的期望,只能让生活在“性别平等观念成为主流”环境中的男性感受到更多的无助感,这在许多影视剧中也有表现。
 
英剧《性爱自修室》中,“校霸”Adam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传统男性形象:要求自己的儿子要阳刚、要有出息、不能软弱无能。
 
图/《性爱自修室》 

这样禁锢性的期待施加在下一代身上的后果就是,Adam成为了一个校园霸凌者,认为真男人就要打架和拥有女人,他没办法面对自己真实的性取向,父亲也没办法和儿子有真正的沟通。
 
而与此同时,剧中却出现过许多女性互助的场景。女性间的共情与相互支撑已经逐渐成为许多影视剧的主题之一。
 
停滞不前的男性气质在现实中的一个表征,就是“择偶焦虑”,将女性当成性资源的他们,并不认为是“男性规范”有问题,也不觉得要从己身找原因,而怪罪于性资源分配不均等。
 

一边是女性逐渐觉醒,一边是许多男性仍然活在过去,不明白从前的规则为何行不通了。
 
于是,部分男性怪罪于女权主义者,认为她们分走了自己的蛋糕,认为她们试图抢占男性的统治地位,压迫男性;他们把男权社会所施加给他们的焦虑和压力,通通推到女性身上,认为只有报复女性,才能让女性重新听话……
 
陷入厌女怪圈的男性,还有路可走吗?
 

如何打破男性“枷锁”

 
陷在“阳刚”期待中的男性认为,回到原来的世界,一切就会“正常”:女人乖乖听话,男人领导一切。
 
但世界已经是现代的世界,向往平等的女性不再可能成为他们想象中的附庸,是时候睁开眼看清一件事了——男性也应该成为“现代男性”。

长久以来看似造福男性,实则戕害所有人的性别规范,让许多男性丧失了情感表达的可能,被父权社会塑造成了没办法处理亲密关系的“怪物”。
 
而打破这些规范,对男性来说好处多多,远比沉迷于臆想中,保持“男性统治地位”让人快乐得多。
 
英国当代艺术家格雷森在其著作《男性的衰落》中强调:“我们不能再认为男子气概有一系列的准则。男子气概的未来将是百花齐放。”
 
男性是什么样的?人是什么样的,男性就可以是什么样的。


格雷森在《男性的衰落》中给出的“男子未来宣言”
 
当是否占有性资源不能定义男性是否是真男人,也就不必为“身为处男”而困扰;当阳刚之气不再成为男子气概的核心,也就不必焦虑于如何成为“标准男性”;当一位男性可以健康地处理爱与被爱的关系,也就不会彻底陷入孤独和仇恨的情绪中。
 
打破规范意味着男性将获得真正的自由,而自由对身为既得利益者的男性而言也意味着失去,这些可能的失去让许多男性仍然抓着无益的男子气概不放。
 
但正如格雷森说的:男人需要审视,他们的性别力量遭遇最严重的衰退到底是因为什么,再询问自己,这衰退与构建和谐的现代社会有什么关联。
 
在这里,我想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,以及书名为《男性的衰落》的原因正是:随着女人获得应有的权利,男性一定会丧失一些特权。
 
而那些认同男权逻辑,害怕直面真相,感觉正在走上下坡路的男人必然会愤怒。他们要承受矫正的阵痛期,但矫正势在必行。
 
图/《搏击俱乐部》
 
特权使人麻木。在父权社会下,男性由于长久地占据着优势地位,性别意识的感官往往是关闭的。主动开启性别意识并积极探索可能性,是男性成为“现代男性”的必经之路。
 
而女权运动并不只关乎女性,男性也会是受益者。
 
拿起女权主义这把砍碎男性枷锁的斧头,别害怕它,去拥抱它的锐利吧。
 
 


P.S.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。

—— 往期内容 ——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